【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你知道多少? 二维码
5
发表时间:2024-10-20 09:32 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 历史进程 二十四节气起源黄河流域,开始于西周,至春秋战国基本定型,最后完成于西汉。就现有文献来看,完整意义上的“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汉代道家经典《淮南子》中。就历法而言,西汉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最早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审议,把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内容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内涵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雨水:降水量逐渐增多了。 惊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春分: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 清明: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没有完全成熟,故叫小满。 芒种:“芒种”“忙着种”,正是散播播种的时候。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 小暑: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立秋:秋天开始之意。 处暑:处暑的“处”是指“出”,“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白露: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的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 秋分:日光直射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霜降: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立冬:冬季来临。 小雪:气温下降,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大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和确立起来的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是人们了解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途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掌握二十四节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大自然,而且能帮助我们顺应自然日常起居和运动饮食的调整,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做好健康管理。 |